新闻速递

【能源新闻】全国碳市场运行三年:碳价翻倍,总成交额近270亿元

作者:审核者:发布时间:2024-07-16浏览次数:11

7月16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三周年。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超过4.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总体运行平稳,促进发电企业绿色转型。

碳市场启动三年来,二氧化碳每吨收盘价由开盘初期的40多元上升到90元上下,碳价历史最高值曾经超过100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解释道:降低发电行业碳成本主要还是通过市场配额的供求关系,以及碳价来引导,那么鼓励企业采取更多的减排技术和减排的措施。随着我们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减排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碳市场,也称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政府为落实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会设定一定时限内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且以排放配额的形式分配给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碳配额的价格作为激励方式,鼓励企业更多减排,并将富余的碳配额出售获得经济激励。

全国碳市场的建立经历了长时间积累和探索。早在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7个省市就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21年7月16日,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约51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目前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重点行业,它们的碳排放量占全社会总体排放量的比例约为75%。专家介绍,这些重点行业工业化程度高,有一定的人才、技术、设施和管理基础,更容易实现对碳排放的量化控制管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生态环境部正在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今年有望将钢铁、建材等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已经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新闻来源:光明网、央视网)

【作者:  来自:  责任编辑:赵艺豪  审核:解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