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能源转型是否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

作者:高帅之 周鹏 张鸿雁审核者:发布时间:2023-10-17浏览次数:19

高帅之、周鹏教授和张鸿雁副教授等合作研究的论文Does energy transition help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Evidence from China20238月正式发表于Energy Policy,该研究构建了多维度的能源转型综合指标,评估了我国省级层面的能源转型绩效,量化了能源转型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揭示了我国能源转型对扶贫、社会公平和区域发展的潜在影响,为剖析转型的社会影响机理和加快公正能源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npol.2023.113759


文章摘要

随着气候变化和不平等问题成为社会面临的双重挑战,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步伐已成为全球的共识。通过对中国30个省份的实证分析,本文研究了多维度能源转型的步伐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在中国城乡收入不平等背景下,研究结果为深化对全球能源公正转型的理解提供了现实启示和相关政策依据

 

研究背景

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双重紧迫挑战。一方面,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威胁着全球气候(Welsby等人,2021年)。另一方面,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仍然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Soergel等人,2021年)。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单一方面研究能源转型对城乡收入不平等可能产生的影响。然而,要在能源转型的同时实现城乡收入公正,政策制定者的目光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领域。尽管之前的研究从某一特定能源部门或机制出发,探讨了能源转型对农村经济不平等的作用,但很少有研究从多维角度关注能源转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多维度的能源转型是否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方法介绍

1. 能源转换指数框架

本文在世界经济论坛(WEF2021)的基础上发展了ETI省级概念框架,对其进行了修改以适应中国的背景。本研究选择了政策维度,将能源系统的结构、安全和获取纳入能源维度;资本和投资以及经济发展增长也被纳入经济层面。确定了ETI建设的六个维度和八个子维度,包括经济(能源发展和增长、资本和投资)、环境(环境可持续性)、能源(能源安全和获取、能源结构)、政策(监管和政策实施)、技术(基础设施和创新)和人(消费者参与)维度(Neofytou等人,2020)。本文对ETI的六个维度赋予了相等的权重(1/6),如图1所示。

 

1 ETI六个维度权重分配情况

2.计量经济学模型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定量研究了能源转型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本计量经济模型如下:

 

3.变量设置

本文采用Theil指数作为因变量,关键自变量是ETI,控制变量包括人均GDPPDGP)、城市化水平(Urban)、政府干预(GI)、贸易开放度(Trade)、失业率(Unemp)和产业结构(IS)。

 

研究结论

首先,ETI框架表明,中国能源转型的总体绩效在过去十年中呈显著上升趋势。

其次,初步结果证实了能源转型对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贡献,即能源转型每增加1%Theil指数可降低0.24%。此外,能源转型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家庭收入都有好处。除能源转型外,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开放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本文的研究揭示了能源转型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区域异质性。此外,本文还发现在经济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地区,能源转型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都有类似的积极作用。

最后,一些转型政策被证实会影响能源转型对城乡收入的贡献。特别是,清洁取暖和PPAP对加强转型对提高农村收入的贡献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然而,煤炭淘汰削弱了能源转型对居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贡献。此外,一些宏观环境因素,如城市化和开放水平,对缩小能源转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有很强的正向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