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一带一路”沿线物质足迹增长的决定因素

作者:张丹阳 冯奎双 周鹏 王辉审核者:发布时间:2024-08-22浏览次数:18

张丹阳、冯奎双副教授,周鹏教授和王辉教授等合作研究的论文Determinants of the growing material footprint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20245月正式发表于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该研究提出了一个多区域结构分解分析模型,以评估金砖四国经济体物质足迹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缓解金砖倡议的材料压力具有相关的政策影响,包括促进材料高效需求模式、推动当地国家的环境技术改进以及建立严格的材料使用管理。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11/jiec.13497

 

文章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BRI)在促进参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消耗和环境威胁。量化“一带一路”经济体物质足迹的最新趋势并确定潜在的驱动因素,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多区域结构分解分析模型,以评估金砖四国经济体物质足迹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缓解金砖四国的材料压力具有相关的政策影响,包括促进材料高效需求模式、推动当地国家的环境技术改进以及建立严格的材料使用管理。

 

研究背景

BRI材料使用量的激增引发了全球关注(Ascensão等人,2018年)。公众、政府和国际组织对BRI基础设施项目引发的原材料加速开采及相关环境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讨论。为了应对日益增强的意识,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遏制金砖倡议沿线的材料使用。作为主要参与者,中国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发布了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指导方针。为指导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干预,近年来出现了量化材料足迹驱动因素的研究。然而,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金砖四国的材料足迹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经济系统的角度阐明金砖四国经济的物质足迹模式并量化其决定因素。

 

方法介绍

1. MRIO BRI材料足迹模型

根据环境扩展投入产出模型(米勒和布莱尔,2009年),全球经济的物质足迹可表述为:

金砖四国的物质足迹可以用八个国内和跨境决定因素来模拟:

2. SDA 模型

BRI物质足迹的变化可以用八个决定因素的影响来解释。例如,BRI物质足迹从第0年到第1年的变化可分解为:

这八种影响可分为四类,即部门材料强度、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金砖四国最终需求总水平。

 

研究结论

如图1所示,上述结果表明,金砖四国的物质足迹动态模式在不同的生产活动、物质类型和最终需求类别之间存在差异。

 

1:按(a)生产活动、(b)材料类型和(c)需求类别划分的四组决定因素对“一带一路”倡议物质足迹变化的绝对影响比例。

 

基于材料足迹的决定因素,本文得出一些有关金砖倡议内材料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启示。

首先,中国需要在“金砖倡议”的材料减缓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在2005-2015年期间,中国的材料足迹增长占“金砖倡议”材料足迹增长总量的67%

其次,促进金砖国家的环境技术改进至关重要。这需要加强金砖四国项目与国内经济的联系,同时提高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可采取的政策干预措施包括:鼓励遵守有关材料使用的国际工艺和产品标准,建设技术熟练的劳动力队伍,以及发展当地企业的创新能力。

第三,有必要对金砖倡议沿线的材料使用进行严格管理。为实现金砖倡议的非物质化,需要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制定严格的法规,例如,在国内外市场以及整个供应链中采用一致的环境标准。